2025年4月15日,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杂志社和中国研究生院院长联席会联合举办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法》(以下简称《学位法》)实施核心问题第三次研讨会在长春举行,会议由东北师范大学研究生院承办,会议主题为“教育类、艺术类专业学位实践成果的形式与评价”。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副司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肖甫,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综合处处长马玲、副处长简成章线上参会并致辞。会议面向全国线上同步直播,北京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杨立华、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杂志社社长周文辉共同主持会议。
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原一级巡视员唐继卫,世界汉语教学学会会长、全国国际中文教育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天津市政协教科委副主任钟英华,东北师范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邬志辉,全国体育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副秘书长、上海体育大学研究生院院长刘东锋,全国教育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湖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院长刘铁芳,全国艺术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秘书长、中央音乐学院学位办公室主任宋慧文,东北师范大学研究生院院长马剑钢,北京大学艺术学院MFA中心主任邱章红,中国美术学院研究生处处长、研工部部长、学科建设处处长王一飞及高校代表等共30余人线下参会。
肖甫指出,《学位法》出台一周年之际,研究生教育战线同事相聚东北师范大学,聚焦《学位法》实施中的重要问题碰撞思想、交流经验,具有十分重要的实践意义。关于贯彻落实《学位法》,他提出三点建议:提高政治站位,始终高度重视学位法的贯彻落实工作;加强组织领导,全力确保毕业季学位授予工作有条不紊;凝聚思想共识,推动成果转化落地。
教育部研究生司领导在线指导,肖甫致辞
邬志辉指出,《学位法》的实施对加快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服务教育强国建设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自《学位法》颁布以来,东北师范大学将贯彻落实《学位法》列为年度重要工作,召开专题会议学习研究部署,形成了系统性方案,但在落实过程中仍在专业学位实践成果形式与评价方面存在困扰,期望借此契机向兄弟院校学习宝贵经验。
邬志辉致辞
唐继卫作题为“贯彻落实《学位法》,推动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特邀报告。他指出,《学位法》是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的继承和发展,是推动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的关键抓手。他对贯彻落实《学位法》提出三点建议:深刻把握颁布实施《学位法》的重大意义,《学位法》作为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工作的重要战略制度,是撬动教育强国建设的重要支点。充分认识贯彻实施《学位法》面临的问题和挑战,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成果的形式和评价是难点,包括学校教师存在重学术学位轻专业学位的观念、学位论文形式比较单一、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相对滞后等问题。以贯彻落实《学位法》为契机,全面推进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做到全员参与,标准制订需要听取行业意见;理念更新,要树立专业学位与学术学位同等重要的观念;组织重构,更新管理模式;要素再造,创新培养模式;标准重置,分类设计评价标准。唐继卫希望研究生院院长联席会成员单位在《学位法》的贯彻落实工作中发挥引领作用。
唐继卫作特邀报告
教指委和高校代表分别作分享报告。钟英华介绍了国际中文教育专业学位实践应用型和政策服务型两种实践成果类型,强调标准引领、问题导向和产出导向。马剑钢着重介绍了东北师范大学教育专业学位实践成果评价的初步探索,明确案例分析类、方案设计类和调研报告类三类实践成果形式。刘东锋介绍了体育硕士专业学位实践成果申请学位的总体要求、成果形式、内容要求、规范要求和评价要素。刘铁芳分享了对教育专业学位实践成果认定的思考,主要介绍了案例开发报告和应用设计报告两类实践成果形式,并详细分析其评价要素。宋慧文介绍了艺术硕士毕业考核中专业实践能力展示和专业学位论文两项内容,并结合音乐人才的培养过程强调了实践能力培养的核心地位。邱章红介绍了北京大学作为综合性大学,其戏剧与影视专业硕士毕业设计的形式、评价标准和培养效果。王一飞结合中国美术学院的学科特色,分享了艺术类专业学位实践成果形式与评价的实践经验。
教指委、高校代表分享交流
杨立华、周文辉主持
在讨论交流环节,与会专家和高校代表就专业学位实践成果的形式与评价问题展开研讨交流,为推进《学位法》顺利实施积极建言献策。
会议现场